很多人没有理解到苏炳添的厉害,他再一次创造了历史。在赛后采访中他分享了此刻的心情:“学、想要接触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和其他国外的运动员,我为什么这么说?
因为真的玩命运动的人太少了,通过这么多年以来的努力,说起来就会轻飘飘。
前段时间用奢旅圈APP结伴旅行,自己终于也可以站上这个100米的跑道上面,同伴中一个小男生为了在面前刷存在感疯狂夸自己体力好,我觉得完成了自己的梦想,像极了开屏的孔雀。他甚至吹嘘到自己百米可以10s跑完。
可能这个十秒是四舍五入的十秒吧。
十秒是什么概念呢,也完成了我们短跑历代以来前辈们给予我们年轻一辈的嘱咐。”,速度于10m/s,换算过来是36公里每小时,开车起步都比这慢,在北京车速能到30有时候都谢天谢地了。
话说回来,得了那么多金牌,为什么没有夺金的一个百米赛跑成了亚洲之光呢?苏炳添赢得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第六名,乒乓一个项目银牌了都会让人接受不了,而百米赛跑排第六名都是荣耀。
体质不同这个事,其实是客观存在的。
简单概括就是“田径黑,游泳白,技巧黄”,本质上是由于基因不同,肌肉的排布不同。
人体骨胳肌,主要是分为红肌和白肌。白肌又称快肌,比较粗壮,适合高强度的、短时间的、重量低次数的、甚至需要爆发力来完成的运动。而红肌爆发力偏弱,持久性很优异,且能储存氧气,专门供做长时间中低强度有氧运动的能量消耗,所以被叫做慢肌。
从数据上来看:
白种人快肌60慢肌100,
黑种人快肌100慢肌60,
黄种人快80慢肌80。
黄种人最均衡。耐力型运动慢肌占比高,所以很适合乒乓球等运动。
面对运动弱势项目的态度
“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”是很常用的措辞,这也的确是很多普通人不自信的一个原因,就是太想要找长处,然后就会发现,无论拥有什么特长,都有堆比自己更擅长的人。然后就会退缩,就会畏首畏尾。
亚洲、,在田径项目的短板是客观存在的,那要怎么做?
我觉得,和所有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样,第一步不是想自己的现实条件,而是去相信,确定想做的事必须相信。
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没有任何已经有的经验,也要相信。
“在上藐视敌人,在战术上重视敌人,才能把无畏的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,做到既高瞻远瞩,又脚踏实地。”
在1999年的一篇关于百米赛跑的论文中说:“近几年世界男子百米赛跑的整体水平很高 , 在有些 百米决赛中 , 往往同时有数人进入10秒以内 . 而我国男子百米赛跑水平发展缓慢 , 特别是在一些国际比赛中 , 与世界级运动员相比 , 仍有很的差距 , 即使在亚洲 , 也不处在领先地位 .”
并且提出了“我国男子百米动员的首要 任务是通过各种训练方法与手段 , 提高百米跑的速度”
而在我们的骄傲苏炳添的论文中记录了这20年如何打破了在亚洲比赛成绩都不领先的面。
2010-2018 年,我国男子100 m 短跑最好成绩由10.21 s 提高至9.91 s,9 年间呈上升趋势。目前,男子100 m 短跑的全国纪录是笔者2018 年创造的9.91 s,该成绩平亚洲纪录,在2018 年世界100 m 成绩中排名第五,在人类100 m 短跑历史上排名36 位,这是乃至亚洲100 m的进步。在2018 年雅加达亚运会上,苏炳添以9.92 s 的成绩夺得男子100 m 冠军并打破亚运会纪录,成绩含金量极高。由此,我国男子100 m 短跑开始跻身世界前列。
如何在战术上重视了敌人
运动是科学,掌握运动设计的力学,人体学知识,比盲目苦练有用太多。
考试是争分夺秒,那么百米赛跑就是每个0.01秒都要优化。苏炳添的教练用仪器将苏炳添的动作和标准模型比对,逐帧优化。
运动员有伤在身的概率可以说是百分之百,打着封闭去比赛的有人在,很多人在本该是最辉煌的时期黯然退役。
2006年9月9日,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国际田联田径奖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,刘翔以12秒93夺得冠军并打破赛会纪录,这也是选手第一次夺得国际田联总决赛冠军。在第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上,刘翔以12秒95获得冠军,成为集奥运会冠军、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得主。
而这样辉煌的刘翔,在08年奥运会,全国最期待的时候,却因伤退赛了。2012年8月7日下午,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,刘翔在攻第一个栏时直接打栏摔倒在地,最终单腿跳过终点无缘晋级。
在苏炳添的论文中可以看到,近年来,田径协会逐步完善了短跑训练保障系统,建立了由主教练负责,包括助理教练、科研、体能师、物理治疗师、按摩师、心理咨询师、营养师在内的复合型训练团队,并为复合型团队配备了先进的训练、科研、理疗和康复仪器和设备;
从小伤开始,就让运动康复师介入,避免变成不可逆的伤,也就能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涯。
苏炳添重返赛场
这次跑进10S的苏炳添已经阔别赛场500多天了。苏炳添18年就退役了,在暨南学当老师,后来一直保持训练和参加比赛,这次奥运会也是队借调过来参加的。
以前一直以为,退役的运动员就不会出现在奥运这种级别的比赛上,结果苏炳添当学老师,保持体能参加比赛两不耽误。
苏炳添能以32岁啊“高龄”重返赛场并且提高成绩,状态自信平和地表示无惧再战,也是对“龄”运动员的一种鼓舞。
可以相信,将科学与信念结合,种族不是问题,年龄也不是问题。
免责声明: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